每年的10月20日是國際骨質疏松日2021年國際骨質疏松日中國主題——骨量早篩查,骨折早預防
骨質疏松
.jpg)
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,骨質疏松已成為困擾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,其發病率已經緊隨糖尿病、老年癡呆,躍居老年疾病的第三位。全國骨松流行病學調查顯示,50歲以上人群已有19.2%患有骨質疏松癥,46%患有骨量減少。骨質疏松癥最大的危害是骨松性骨折,據統計,全世界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松骨折,每5秒就有一例椎體骨折的發生,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20%。

值得強調的是骨質疏松癥及其骨折均為可防可治疾病,合理治療骨質疏松癥,可預防50%骨松骨折,為了了解自身骨量狀態,及早啟動骨松防治,維護自身骨骼健康,預防骨松性骨折,在2021年世界骨質疏松日來臨之際我院內分泌科今日上午舉行“骨量早篩查,骨折早預防”主題科普宣教活動。

內分泌科主任梁靜瑛副主任醫師結合臨床經驗,系統講解骨質疏松的定義、臨床表現、骨質疏松的危害、如何早發現及骨質疏松的治療、預防措施等。她通過深入淺出、圖文并茂的講解,讓大家充分了解了骨質疏松的危害性,理解了防治骨質疏松的重要性,并糾正了骨質疏松的認識誤區。
“世界骨質疏松日”主題活動,旨在提高提升廣大群眾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,做到骨量早篩查、骨質疏松早診斷,及早啟動骨松防治,維護自身骨骼健康,減少骨折帶來的社會和經濟負擔。

您有“松松骨”么?如何進行骨松風險自我評估?
1.絕經后女性,特別是在45歲以前就絕經的女性。2.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。3.有輕摔后骨折史者。4.比較消瘦(體質量指數低于19 公斤/米2)者。5.正在吸煙,或者過量飲酒者。6.近期臥床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者。7.每天運動量少于30分鐘,或者沒有食用乳制品者。8.曾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的類固醇激素(例如潑尼松等)者。9.患有類風濕關節炎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、1型糖尿病或慢性營養不良等疾病者。10.父母中有駝背、曾在輕摔后骨折或被診斷為骨質疏松者。 在上述十項內容中,存在其中1項,即提示患有骨質疏松的風險,應及時去醫院進行骨密度等檢查。 雙能X線吸收法(DXA)測定的骨密度,是目前骨質疏松診斷的主要標準,其檢測部位主要是髖部(股骨近端)和腰椎正位。按照2017年《中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》制定的標準,以股骨頸、總髖部、腰椎1-4這3個部位的最低T值來診斷,即骨量正常(T值≥-1.0)、低骨量(-2.5<T值<-1.0)、骨質疏松(T值≤-2.5);如T值≤-2.5,且伴有脆性骨折,則診斷為嚴重骨質疏松。